钢材具有良好的延性,在保证钢结构构件不丧失局部稳定和侧向稳定的情况下,可以在超静定结构中的若干部位形成具有充分转动能力的塑性铰,引起结构内力的重分配( redistribution of in-ternal forces),从而发挥钢结构各部分的潜能。这种以整个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作为结构极限状态的塑性设计( plastic design)方法具有如下的优点:
(1)与通常的弹性设计方法相比,可以节约钢材(10%~15%)和降低造价;
(2)对整个结构的安全度有更直观的估计。通常的弹性设计方法在弹性范围内可以给出精确的内力和位移,但给不出整个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;
(3)对连续梁和低层框架的内力分析较弹性方法简便。
1914年匈牙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塑性设计的建筑物,随后英、加、美等国均在本国建立了塑性设计的工程。英国在1948年第一个把塑性设计方法引进了BSS 499规范。随后,以英国和美国为中心,迅速地普及塑性设计。现已公认,塑性设计简单、合理,而且可以节约钢材,所以英国和荷兰的低层建筑几乎全部采用塑性设计,美国和加拿大的大部分低层建筑也应用塑性设计。
我国1988年的GB J17-1988《钢结构设计规范》开始列入塑性设计,新修订的GB 50017规范又进行了局部修改。